在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中,粗細骨料的搭配使用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性能表現和生產成本。本文旨在全面剖析當前骨料使用的實際狀況,深入探討如何通過精細調整砂的細度模數和碎石的顆粒級配,來實現對混凝土性能的全面優化。同時,本文還將對不同粗細骨料組合下的混凝土性能問題進行詳盡分析,以期為讀者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指導。
1.目前骨料使用的現狀
(1)砂的質量狀況深度解析
當前,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普遍采用的細骨料主要為河砂。然而,河砂的細度模數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而呈現出一定的不穩定性。在市場流通的砂料中,細度模數大多分布在2.3至2.9的范圍內,極端情況下最小值可達2.0,最大值則可達到3.2。根據長期的預拌混凝土生產實踐經驗,細度模數在2.6左右的河砂在使用上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在常規生產條件下,砂的細度模數維持在2.4至2.8之間,基本上能夠滿足正常生產的需要,且無需對其他材料的用量進行額外調整,從而有效控制了生產成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砂料的質量存在顯著的差異。部分砂場生產的砂料質地較粗,其細度模數超過2.9;而另一些砂場生產的砂料則質地偏細,細度模數低于2.3。這兩種極端情況下的砂料對混凝土的性能均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具體來說,僅僅通過調整砂率往往無法保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達到理想狀態,同時還可能對混凝土的強度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選擇和使用砂料時,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需要充分考慮砂料的細度模數及其穩定性,以確保混凝土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2)碎石的質量狀況深度解析
當前,大部分攪拌站在進貨時所使用的粗骨料主要包括16~31.5mm單粒級、10~20mm單粒級以及5~16mm連續粒級。盡管市場上也存在5~25mm連續粒級的碎石,但其供應極不穩定,難以滿足生產需求。在生產過程中,石場對碎石的分類往往只是進行大致的劃分,并未嚴格控制碎石的級配。加之在運輸、裝卸和堆放等環節中,顆粒的離析和不均勻性現象難以避免,這進一步影響了碎石級配的穩定性。
因此,在實際生產的混凝土中,碎石的級配并不總是處于最佳狀態。近年來,雖然行業已經采取了一些搭配使用措施,但這些措施往往只是基于經驗的粗略方案,缺乏科學性和精確性。這導致碎石的空隙率不一定能達到最小化,用水量也不一定能實現最優化,從而對混凝土的性能和生產成本產生一定的影響。
2.砂的細度模數、碎石顆粒級配的調整方法
(1)砂的細度模數調整策略
河砂的供應受多種復雜因素的交織影響,導致其細度模數時常呈現出不穩定性。在混凝土的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當河砂的細度模數維持在2.6左右時,其表現出極佳的適配性,能夠滿足各種類型混凝土的配制需求。特別是對于高強度混凝土而言,選擇細度模數稍大的河砂,往往能夠帶來更為理想的效果。
在砂源供應充足且不會影響到生產線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我們對河砂的細度模數有著嚴格的篩選標準。對于那些細度模數超出3.0或低于2.3的河砂,由于其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我們通常會選擇拒收,以確保混凝土生產的質量和穩定性。
根據我們長期積累的經驗,如果所采購的砂的細度模數與基準配方中所選用的砂的細度模數偏差保持在較小范圍內,那么通過精細地調整砂率,我們便能夠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其達到所需的工作性能。這一調整過程相對簡單且效果顯著,是我們優化混凝土配方的常用手段。
然而,在砂源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我們面臨著更為復雜的挑戰。由于砂的細度模數變化范圍可能較大,這使得生產配方的調整幅度也相應增大。這種大幅度的調整不僅增加了生產操作的復雜性,還可能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強度產生顯著影響。有時,即使我們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結果也可能并不理想,難以滿足混凝土的預期性能要求。
當砂的質地過于粗糙時,其細顆粒的含量會顯著不足,這會導致所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變得較差,進而對施工和泵送過程造成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通過調整混凝土的砂率,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工作性能。為了確保混凝土能夠滿足施工要求,我們不得不增加膠凝材料的用量,以改善其和易性和工作性能。
相反,當砂的質地過于細膩時,混凝土的用水量會增大,漿體含量也會過多。此時,僅僅降低混凝土的砂率并不足以解決問題。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強度,我們需要適當增加水泥的用量以及外加劑的摻量。這樣的調整可以有效地平衡混凝土的各項性能,確保其既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又具備足夠的強度。
因此,砂的質地過粗或過細都會對混凝土的性能產生顯著影響。同時,這種影響還會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
為了確保生產過程中混凝土的穩定性,同時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我們采取了巧妙的策略:根據不同細度模數的砂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使用,以達到所需的細度模數。這一策略的實施,對攪拌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好配備三個砂堆場,分別用于儲存粗砂、中砂和細砂。這樣的布局不僅有助于實現砂料的分類管理,還能確保在搭配使用時能夠迅速準確地取用各種砂料。
當面臨砂的細度模數約為2.6的優質砂源時,我們無需進行復雜的搭配,直接使用這種砂就能滿足生產需求,確保混凝土的質量和性能。
當砂的質地偏離理想狀態,即過粗或過細時,我們會依據實測的細度模數,并結合所生產混凝土的具體性能要求,來精心確定一個適宜的搭配比例。通過巧妙的搭配,無論是粗砂還是細砂,我們都能調配出滿足需求的細度模數。這種搭配策略使得我們能夠將不同的砂料組合成相對固定的細度模數,從而大大減少了生產過程中配合比的頻繁調整。這一做法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證了出廠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產品。
另外,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我們還根據混凝土的不同等級靈活調整砂的細度模數搭配方案。在生產低等級混凝土時,我們會將砂的細度模數搭配得稍小一些。這是因為低等級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的用量相對較少,而偏細的砂能夠更好地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得施工更加順暢。相反,在生產高強度混凝土時,我們會將砂的細度模數搭配得稍大一些。這樣做可以降低單方用水量,從而保證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要求。
通過這種靈活的搭配方案,我們能夠充分利用不同細度的砂料,不僅保證了混凝土生產的穩定性,還有效控制了生產成本。這種策略使得我們在面對不同等級的混凝土生產任務時,都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碎石的顆粒級配調整策略
碎石,作為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級配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強度以及生產成本均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一關鍵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視與合理的利用。這主要是因為碎石在運輸、裝卸以及堆放的過程中,其顆粒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離析與不均勻性,這無疑增加了碎石搭配使用的復雜性。
一些攪拌站已經開始嘗試搭配使用不同粒徑的碎石,例如,在16~31.5mm的碎石中摻入10~20mm的碎石,或者在16~31.5mm的碎石中摻入5~16mm的碎石。然而,這種搭配方法往往只是簡單地憑借經驗來確定一個比例,缺乏科學依據。
隨著試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優化粗骨料的級配對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降低生產成本具有巨大的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對粗骨料顆粒的級配進行優化組合。這通常涉及將兩種或三種不同粒徑的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搭配,以形成一個連續的粒級分布。這種優化組合不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強度,還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由于連續粒級涵蓋了一個較大的范圍區間,
3.不同粗細骨料組合下混凝土性能問題
(1)在深入探究不同粗細骨料組合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時,我們發現了一個顯著的現象:在相同的齡期條件下,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與劈拉強度均呈現出因骨料組合差異而產生的顯著變化。具體而言,抗壓強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幅度約為15%,這一數據揭示了不同骨料組合對混凝土抗壓性能的顯著影響。同樣地,劈拉強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更為顯著,達到了約25%,進一步凸顯了骨料組合選擇對混凝土整體力學性能的重要性。更為細致的研究還發現,即便在粗骨料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僅僅通過改變細骨料的組合方式,也會導致混凝土強度的顯著變化。
(2)當我們聚焦于混凝土的180天抗壓強度,并針對不同水膠比下的各種粗細骨料組合進行深入分析時,一些顯著的差異和趨勢開始浮現。具體而言,在0.40的水膠比條件下,微晶玄武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展現出了最高的抗壓強度,其性能優越,而混合玄武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則相對表現不佳,抗壓強度最低,兩者之間存在著9MPa的明顯差距。進一步地,當我們調整水膠比至0.50時,微晶玄武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依然保持著其抗壓強度的領先地位,表現出色。相比之下,杏仁玄武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在這一水膠比下的抗壓強度則相對較低,二者之間的差距略有擴大,達到了9.4MPa。
(3)在探究混凝土180天的劈拉強度時,我們發現了不同水膠比下各種粗細骨料組合對混凝土性能的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在0.40的水膠比條件下,白云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展現出了最高的劈拉強度,其性能優異,凸顯出白云巖骨料在提升混凝土劈拉性能方面的潛力。而相比之下,混合玄武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則表現不佳,劈拉強度最低,二者之間相差達到了1.39 MPa,這一差距進一步凸顯了骨料選擇的重要性。當我們調整水膠比至0.50時,混凝土的劈拉強度表現又呈現出新的變化。此時,以微晶玄武巖作為粗骨料、白云巖作為細骨料的混凝土組合展現出了最高的劈拉強度,這一發現揭示了不同骨料之間的協同效應對混凝土性能的提升作用。而相比之下,杏仁玄武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在這一水膠比下的劈拉強度則相對較低,二者之間相差0.85 MPa。盡管差距有所縮小,但依然足以說明骨料組合選擇對混凝土劈拉性能的重要影響。
(4)在探究相同粗骨料與不同細骨料組合對混凝土抗壓彈性模量的影響時,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盡管細骨料的種類和組合方式有所變化,但混凝土的抗壓彈性模量卻保持了相對穩定的趨勢。具體而言,無論是90天還是180天的抗壓彈性模量測試,其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均未超過5%,這一微小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便是在28天的早期抗壓彈性模量測試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也僅保持在10%以內,進一步證實了細骨料對混凝土彈性模量的影響相對較小。
(5)盡管灰巖本身被認為具有較低的彈性模量,但在我們針對相同粗骨料與不同細骨料組合的深入研究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浮現出來:當采用灰巖作為細骨料時,所制得的混凝土抗壓彈性模量卻略高于使用其他類型細骨料的混凝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觀念中灰巖彈性模量較低的認知,顯示出灰巖細骨料在特定條件下對混凝土彈性性能的積極影響。為了更深入地探究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我們在保持配合比不變的情況下進行了進一步的對比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灰巖細骨料與水泥砂漿之間的界面結合展現出了更加緊密的特性。這種緊密的界面結合可能促進了混凝土內部結構的優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整體的彈性模量。
(6)在探究混凝土180天極限拉伸變形性能時,我們針對不同水膠比下的各種粗細骨料組合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在0.40的水膠比條件下,白云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展現出了最高的極限拉伸變形能力,其性能表現優異。相比之下,杏仁玄武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則在這一指標上表現相對較差,二者之間的差距達到了0.42x10-4,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了不同骨料組合對混凝土極限拉伸變形性能的顯著影響。進一步地,當我們調整水膠比至0.50時,混凝土的極限拉伸變形性能又呈現出新的變化。白云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依然保持著其在這一性能上的領先地位,表現出色。然而,此時微晶玄武巖作為粗細骨料的混凝土則相對表現不佳,其極限拉伸變形能力較低。在0.50水膠比下,白云巖與微晶玄武巖粗細骨料混凝土之間的極限拉伸變形差距為0.34x10-4,盡管這一差距略有縮小,但依然足以說明骨料組合選擇對混凝土極限拉伸變形性能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粗細骨料的搭配使用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深刻影響著混凝土的多項性能指標,還直接關系到生產成本的高低。因此,通過科學合理地調整砂的細度模數與碎石的顆粒級配,我們可以實現混凝土性能的優化,進而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在此過程中,我們應特別關注不同粗細骨料組合下混凝土性能的變化規律,這包括但不限于抗壓強度、劈拉強度、極限拉伸變形等關鍵指標。通過深入研究這些性能問題我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骨料搭配與混凝土性能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指導實際生產中的骨料選擇與配比設計。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確保所生產的混凝土不僅能夠滿足工程的嚴格要求,還具備良好的經濟性,實現技術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這要求我們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不僅要追求高性能,還要注重成本控制,通過精細化的骨料搭配與配比設計,打造出既優質又經濟的混凝土產品。
本文資源來自互聯網,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術,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處理。